心细,才能更好地“刹车”

时间 2021-11-23 01:06环环素食

圆教是最殊胜的见。但要入这个最殊胜的见,恰恰需要我们忏悔,消除业障,忏除前愆,也就是以前的过患,然后誓不更造。

“忏悔”这两个字本身就具足了两层含义,

“忏”,是对于过去的错误,我认识到,并且深深追悔;

“悔”,是对这样的罪过,发誓以后绝不再造。所以“忏悔”是有一个时空的概念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儒家也讲,要“不贰过”,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你有了过错,对自己和别人都造成了痛苦,就一定要刻骨铭心,不贰过。

六祖大师也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用我们的觉来观照我们的身口意,自己时刻检查,如果发现不对就要像开车的人看到红灯一样,马上刹车。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一惟精,允执厥中”,这是中国文化里非常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人心是很危险的,所以人生在世,要有向道之心。而道又是微妙不可思议的,需要很细心地去感受和体会。

因此我们学道、行道,心性要专一,行为要谨慎,要知道自己应该站在怎样的立场上,秉持怎样的原则。

越是殊胜的修法,在因地上,越是要微细地抉择。我亲近师父的时候,比较有机会看到那些高僧大德、大修行人,就一直学习着。

师父他人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你想要了解他内在的境界,就看他外在的表现。”所谓叫“内细外不粗”,内细的人,外不会粗的。越是见地高的人,越是大智慧的人,实际上他在细节上就表现得愈发微细、细致。我们所讲的叫无微不至。

后来我就用这个方法去看很多的大修行人,发现真的是这样啊。越是名声很大很大的,当你看到他的时候,会发现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大大咧咧啊或者怎么样,而是非常细的,对人都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世间上也总结,细节决定成败,成大事者都会注意细微之处。有的人也说,失败都不是因为大的上面失败,都是因为局部,因为细微处的不在意,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们修行更是这样,经典里说“菩萨畏因”,就是菩萨特别重缘起,对因把握得非常细致。而“众生畏果”众生是苦现前了才知道害怕。

所以修行就要细心、恭谨,在这个过程中,以三宝为对境,降伏自己的身口意,忏悔自己的业障,在体悟佛的智慧的同时增长自我的智慧。

但这种消化和成长又是很微细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好比春雨之于草木,是“润物细无声”的。

感 恩 词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感恩天、地、君、亲、师。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