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吃素”记

时间 2024-03-24 05:03素食资讯作者:伊依羊

念高中的儿子,变得古里古怪的。那晚,我烤了两个香喷喷的童子鸡,切了半只放在他的盘子里。小鸡的肚子里填进了碎面包和香料,出炉的时候,金灿灿亮闪闪,令人爱不释手。那是儿子最爱吃的晚餐之一。我一边端给他,一边笑着说,不够的话,烤盘里还有,.....。

他谢了谢,狼吞虎咽起来,我也高兴地进餐。不一会儿,他说,吃饱了。我正想起身准备给他添一点,抬眼一看,盘里完整地留下了那半只小鸡,其他的沙拉,熟菜和面包填充料都打扫得一干二净。

看到我不理解的神色,他为难地说:“妈咪,不是烤鸡不好吃,是我决定吃素了。不要不高兴,那是我的选择。”在美国,选择是保护个性最厉害的武器。不到十六岁的孩子,开口闭口谈选择,书上说,那是孩子开始成熟,走向独立的好现象。做家长的只能因势利导,不能针锋相对。

儿子一直很能吃。小时候,没有规矩时,我炒中国菜,刚刚装入碗中,转身去炒第二个菜,他就把第一碗吃得精光。我的外甥女来这儿度假,儿子暗地里向她宣战,两人开展吃“热狗”比赛。他一口气吃了六个。要不是外甥女输惨了,来向我告密,当娘的从来不知道儿子有如此“宏胃”。后来,他在餐馆里又创造了吃下一条半乳猪肋排(PORK BABBY RIBS)的记录(二十根之多),一脸的调料酱,吃得象大花脸。当然啦,他的模样就象一头白白胖胖圆圆滚滚的小猪。

这些都是他可爱的过去。自从学校里开设了环保和保健的课程,他象中了邪似的,天天嚷嚷要减肥,好像已经得了心脏病一样。他说,自己已经落伍了好久,同学中大部份是素食者。我说,中国人吃素,不会影响健康,因为有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他说,美国人不喜欢吃豆制品的,怕豆腥。是呵,我说,你怎么能吃素呢?他还是吃了,这是他的选择呀!做家长的,听到“选择”两个字,能不胆战心惊吗?打颤有啥用啊?选择是人权呵!如果从小不教育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美国能这么强大吗?要引导------在美国,做家长没有水平可不行。

我象侦探一样,给儿子立了专案。从历史到现状,仔仔细细地分析了一遍。我发现,儿子虽然食肉量明显下降,但是,从小被我调教出来的中国口味并没有彻底败坏。

别的孩子象牛羊兔子一样只吃植物,我的儿子还吃一些炒鸡块,腌笃鲜,醉鸡等。

我知道,这是过渡阶段,他迟早要和肉类说再见。于是,餐桌上增加了海鲜水产的份量。儿子正处于发育时期,怎么能没有蛋白质,矿物质?我说,你不吃肉(MEAT),海鲜不是肉,是SEAFOOD。他无话可说。但是,不能天天吃鱼,他怕鱼刺和鱼腥。我就买来螃蟹,放些姜葱干烧。他吃得津津有味。海虾,蛤蜊和鲜蚝,他照吃不误。

“美式吃素”试验成功,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日子过得太太平平。

就在这时,我读到一篇关于癌症病人的饮食注意事项,其中说,任何带壳的海鲜都要禁吃,那当然包括螃蟹,虾,蚝,蛤蜊,淡菜啦。因为这些食品的尿酸含量很高,对病人有害。那么,对健康人呢?经常吃也不见得好到哪里。说来也巧,我得到了一个机会去采访湾区一个来自台湾的“天然疗法”医生。他的饮食规则竟然和那篇文章不谋而合。他说,带壳的海鲜有一种甜津津的味道,那就是尿酸。我问医生,病人不能吃,常人能吃吗?他朝我看了看,耸了耸肩膀,没有回答。嘿,这回轮到我做选择了。

不敢入禁区,我踏上了寻找替代品的征途。其实,吃素,是社会风潮,男女老少都向“素海”跳。市场上,替代品层出不穷。美式的有豆制汉堡,豆制乳酪等,买回家一尝,质如烂泥,味同嚼腊,实在不堪入口。中式的有炒腰花,素鲍鱼,素猪肠,素肉片,素鱼虾等等,大多来自日本和台湾,美味可口,红油浓酱,简直比真腥真荤还有好吃。我们的冰箱就此成为“伪造”者的天下。

但是,儿子毕竟不能一直做中国人,他时不时地想念美国食品,尤其是三明治,热狗,披萨等快餐。我从英文报纸上看到,去年感恩节,市场上曾经推出素食品的“感恩大餐”,因价格不菲,问津者寥寥无几。我就想,哪个聪明的亚洲人能根据美国人的口味做素食,他就发财啦!终于,我找到了这样一家素食店。......小小的门面,五脏俱全,应有尽有。

他们的素热狗,咸甜鲜恰到好处,还微带熏味。素火腿的“肉质”,细细的,紧紧的,能切得薄纸一般,做精致的三明治。沾上了面包屑的假猪排,放进烤箱烘热以后,又松又脆,一咬一口汁,成了儿子的最爱。还有桔红的三文鱼(KING SALMON),洁白如雪的鳕鱼(SEA BASS),连皮肉都做得颜色逼真。意大利香肠,烟熏一口肠等等,“货”真价实,维妙维肖!我的儿子其这样彻底地“素”化了。营养问题解决了以后,我倒有点欣赏他的吃素行为。小小年纪,能够做得见鱼见肉嘴不馋心不动,也属难能可贵。

没多久,我带他翻山越岭去一家中国超市买蔬菜。那天是周末,一进门就见到了食品部的玻璃柜,真是琳琅满目,堆满了中国点心。

“妈咪,买一客生煎包吧!”儿子说。

“嗯?”我朝他看了两眼,以为自己听错了。我买了三客。

从那以后,每到周末,我们就去那个中国市场。有时候,他要吃肉棕,有时候,他要吃烤乳猪肉。只有看到素食点心的时候,他记住了自己的“身份”,......冰箱里增加了许多中国的点心。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