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最高秘密:"养神"

时间 2022-04-16 22:25教你做素食

所谓养神,

是让人身内的小宇宙之“人神”

和主宰天地自然的“天神”

达到和谐统一、和谐共振。

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

养神,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使心安神静,胸怀开阔,从容温和,乐观积极,即是养神。事实证明,善养神者往往可享高寿

现代人如何理解“养神”?

神,是先天赋予你的,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但是人的意志,也就是出生以后培养出来的理解力、觉知力是可以调设自己的神。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养神”。

“心”是先天赋予你的那个本心,是本能,是不以后天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叫本心;“意”是出生以后,被灌输、教育、培养出来的。

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从而调节先天的本能以达乎与宇宙的和谐。

01
调神的最方便法:调呼吸

那么,我们如何沟通心和意?进而又该如何养神呢?

生活中,人们经常感到“称心的不如意,如意的不称心”。道家或者中医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

在心和意中间要架一个桥梁,让心和意沟通起来。

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我们的意识能影响到我们的心呢?

道家说:有。

同时受心和意两个这个指挥官控制的一个器官是肺。比如说,心情很紧张的时候,你通过调节呼吸就可以控制自己的紧张心情。

所以肺是我们心和意的中间的一个桥梁,调自己的呼吸是沟通自己的心和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你的意识就会慢慢地影响到你的内心,就会达到一种心和意的沟通。

02
“人神”与“天神”的调和


古代中国人把“指挥人的内心,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套系统背后的事物称为“神”。又把指挥宇宙万物变化的背后的事物也叫“神”。分别称两者为“人神和天神”,而两者是合而为一的。

所以,调神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让人身内的小宇宙之“人和主宰天地自然的“天变成和谐统一、和谐共振

所以这里的“调神”就是说你怎么调整自己跟天地的那个神变得同步,或者说“和谐共振”,这个共振的力量是匪夷所思的。

中医发现:通过调整人的经络气的运行,会影响到他的“神”,进而能够调节自身的“人神”,趋向于与“天神”共振。

如何调和人神与天神?
古人在他们的文字中留下了许多智慧——

《庄子·养生主》中载: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大宗师》中载: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庄子·齐物论》中载: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 

从上记载可以看出,庄子的养神之道在于恬淡、纯粹、没有杂念、清静专一。

《中庸》中载:“大德必得其寿”即“仁者寿”。

孔子强调:“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能获得长寿。因此,养神必先修德。所谓修德,即指超越物质情欲,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对修身养性的具体内容作了补充和发挥,他提倡“不动心、寡欲、收心”,以达到养“浩然之气”的目的。

孟子认为,不能活到百岁的人,主要是不注重道德修养,即“所习不纯正”所致。

无论是庄子还是孔孟,中国传统的养神功夫始终极为重视“内养”。这种内养的效果得到了古代医者的证实——

孙思邈在《千金药方·养性序》中指出:“养性者,所以习以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

《黄帝内经》中解释说:一个人不牟私利,不患得患失,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机体内的生理活动就能始终按规律进行。如此则形体健壮,精神饱满,形与神俱,便能终其天年。养性能养神,从而维护元气,使人长寿。因而,孔子的“仁者寿”是有很深的医理在其中的。

现代生理学研究证实,当人在充满信心和乐观时,大脑产生的大量内啡肽使人轻松愉快,且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缓解疲劳;内分泌系统活跃,分泌有益健康的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使人达到最佳状态,促进健康。

03
四气调神

回到更贴近日常生活的层面,宇宙和天地运行之中,对人们影响最大的层面之一就是四季。每一个季节,天地的大环境都具有某种显著的特质。

《黄帝内经》就提出:应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身心活动,以与天地自然的生、长、化、收、藏的规律相适应,称之为“四气调神”。这也是极重要的养神之道。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春季调神

原文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这里的“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意味着:在春天的三个月里,是自然界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

此时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人们要使自己的情志生机盎然——让情志生发,切不可扼杀;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能赏心怡情,绝不可抑制摧残;这样做才能使情志与“春生”之气相适应。

  夏季调神

原文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无厌于日,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与地气上下交合,万物成熟结果。

人们此时在精神上易厌倦,但夏主长气,人气不宜惰,应保持情志愉快不怒,如含苞植物开放成秀,以使体内阳气宣泄,向外开发,这样才能使情志与“夏长”之气相适应。

  秋季调神

原文曰:“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立秋后阴气始盛,阳气始衰,气候由热转凉,出现天气清凉劲急、万物肃杀之“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的自然状态。

万物已经成熟,达到形态已定的“容平”阶段。人体之阳气亦开始收敛,此时在精神方面,要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不使志意外露,阳气外泄,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伤害,即“以缓秋刑”。这就能使情志与“秋收”之气相适应。

  冬季调神

原文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天的三个月,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阴盛寒冷之景象。

此时,在精神方面,要使志意内藏不宜外露,像有私意存于胸中不欲吐露告人一样,又像已有所获而内心愉快,这样就能使情志与“冬藏”之气相应,符合冬季保养“藏”之机的道理。

这就是古人所总结出的“四气调神”的方法。它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基础之上的。总而言之: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神不能和,人就体弱多病,甚至夭折。


我叫韩六一,吃素7年,做了很多年电商,

从底层一直做到高管,

同时也是一名在家居士,现在自己创业,

做素食养生产品,都是和我身份息息相关的产品

想要链接我可以添加微信:13312939580

送你3本饮食偏方电子书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