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琪玛的前世今生,要吃就吃纯素的!

时间 2021-04-13 18:41别吃朋友作者:探寻中华美食的

    

萨琪玛

为什么叫萨琪玛

萨琪玛这个名字一听,就极有异域风味,其实萨琪玛是满族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萨琪玛”属于满语sacima的音译,这个单词可以拆分为两部分:sacimbi 和ma。

先说sacimbi这个词,saci为词干,-mbi为动词词缀,加在一起有砍、切、码在一起的意思;再说-ma,这是一个名词词缀,有糕点,糕团的含义。

所以sacima在满语的本义,类似“切糕”一类的含义。音译就是“萨琪玛”“沙其玛”等。

萨琪玛

如何由北京走向全国?

北京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 清朝的首都。

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从1644年满族人进入北京开始,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满族人是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统治者。

而北京的饮食文化,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满族的印记。

比方各种奶制品,比方各种满式糕点。

沙琪玛,就是这众多满族糕点之一。

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燕京岁时记》中写到:

“萨其马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和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

萨其马是满人引入关内的,但凡婚丧嫁娶、祭拜祖宗,都以此上供。

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

"赛利马(指萨琪玛)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成,味极美"。

当年北新桥的泰华斋饽饽铺的萨其马奶油味最重,它北邻皇家寺庙,那里的喇嘛僧众是泰华斋的第一主顾,作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

随着人口的流动,萨琪玛到了香港被称之为"马仔"。

做法是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拌匀再成小块食用,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蜜糖味浓郁。

中国人爱喝茶,喝茶时茶点是必不可少的。

茶点的选择也有精妙之处,决不能是一吃就饱的,包子馒头是不行的;也不能味道过于浓烈,过甜过咸过辣都会喧宾夺主,掩盖茶的味道;也不能太热闹喧哗,若是嗑瓜子配茶就像在菜市场门口置一席古琴,格格不入。

萨其马就刚刚好,浓淡相宜,绵软香甜。

茶化解了萨其马略微的甜腻感,味蕾又不会被全然占领。

萨琪玛的原始配方中,一般都有用到动物油、奶油、鸡蛋,如何做出素食者也能吃的萨琪玛呢?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我们终于做出“纯素萨琪玛”!手工纯物理方法,使其在不使用鸡蛋、泡打粉、碳酸氢钠等等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蓬松绵软。选用优质的高筋面粉,极其耗费人工的制作方法。人工成本比市场使用鸡蛋等为原料的反而高很多。

太液秋风 沙琪玛 内盒 12枚独立包装

选用优质小麦粉,麦芽糖,非转基因大豆油为主要原料,添加云南玫瑰花瓣,不含白砂糖,不含蛋奶等。

原味、玫瑰味。两种口味,任君选择。

萨琪玛因色泽金黄,是北京秋季的颜色

加之我们在做“燕京八景&素京八件”系列,自然就对应就到八景之一代表北京秋景的“太液秋风”,最典型的北京特色点心与美景结合,一景一味

太液池水云榭

“太液秋风”也许大家不熟悉,但要说起“***”,估计都知道。

清代画师张若澄所绘《燕京八景图》之 太液秋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国宝级文物,艺术价值极高。

今天,我们寻常百姓已经不能进入***,因此也不能登上水云榭感受她的美,但在上图左下方的路和桥位置(现在叫文津街)还可以从远处欣赏太液秋风美景。碧波中的水云榭,宛若一朵水莲花静静地在水面。桥的北边为燕京八景另一处景点“琼岛春阴”的琼华岛白塔。

*** (北海,中海,南海)

此时此刻此景,一块素净的萨琪玛,发思古之幽情。

遥想当年,秋高气爽之时,乾隆皇帝拿起一块心爱的萨琪玛,在太液池的水云榭环望,清风徐来,水波粼粼,怎能不诗兴大发"秋到宸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画桥横"?

 是美食还是美景?激发了灵感?

想必缺一不可。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