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当商人赶上佛法
编者按:本文取材于凤凰网同名专题系列文章。
【题记:商场如疆场,不乏刀光剑影。商战有规则,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引导人的才智往往决定着商战的成败。对商人来说,成功需要机遇、勇气,更需要聪明和仁心。于是,当他们在激烈的商战中遭遇佛法时,就出现了 商海英雄皆学佛 的时代景观。那么,佛法与商业社会是相斥照样相容,学佛对企业家的经营有哪些实际的赞助?决战商海,佛法管用吗?】
【商界巨擘学佛为哪般?】
双星:没有文化和理论的企业是没有愿望的企业
在 青岛 双星总部,意想不到的是迎面矗立着一尊大弥勒佛像。面对各界非议,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是这样解释的: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能为双星所吸纳。双星的员工大多来自于落后地区,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到工厂就是打工赚钱,还不太轻易接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类的教导。所以汪海就提出干好产品德量就是最大的积德积善,一会儿把企业引导与员工的心愿统一路来了,双星产品合格率达到 以上。他还说:佛教里蕴藏着优秀的思惟文化,如它提倡的道德、觉悟、敬业等精神就很适用于现代企业治理。佛教宣扬的普济群生与我们提倡的为国民办事有共通之处。
精神的器械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文化和理论的企业是没有愿望的企业,文化和理论的立异是立异中的灵魂,是企业成长动力中的核动力。
双星之所以成长到今天,赓续成长壮大,就是用思惟、用文化、靠理念,以企业文化这个软武器,切近员工的思惟,做好员工的思惟政治工作。
SOHO 中国总裁潘石屹:对他人有益,是基本前提
SOHO 中国总裁潘石屹是新一代私营企业的创业先锋,他所推广的将栖身与工作合二为一的 模式 ;小型办公,居家办公 深入人心。此外,他对待生活与事业的乐观、机变与坦率,也使他成为一个"大众,"典范,是拥有最多微博粉丝的房地产界人士。虽不是佛教徒,但酷爱宗教书本的他有很多理念与佛法教义不约而同。
他认为,
办事于他人的精神,是当今社会任何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要为他人供给办事,必须懂得对方需求,形成供应形式。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
爱他人,对他人有益,这是一个基本前提。有两个品德我认为很重要,一个是超脱,我一向爱好看宗教的书,各个宗教的书我都看,宗教为了让人提高,让人进步,对超脱都是特别地重视,无论是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只有超脱的心态,才能让人把问题看清楚。
别的一个是要有就义精神,假如一小我有了就义精神,
实际上就义带给我们的是快乐;假如一小我特别自私,没有任何的就义精神,实际上他是不愉快的。而在我们这样一个联结的时代,假如没有就义精神,可能处理问题是异常异常艰苦的。
曹德旺:尽我所能,为社会进步做一些工作
曹德旺
1987
年成立的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今朝是中国最大的
汽车
玻璃制造厂商,世界第六大汽车玻璃临盆商。
我的崇奉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没什么本事,不能够成为国家栋梁,然则我果断不做社会的蛀虫,我尽我所能,能够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一些工作。
李嘉诚:我是学佛的人
李嘉诚,身居华人首富的位置,他老是异常坦然地告诉别人:我是学佛的人。
李师长教师的座右铭:
人生在世,能够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时刻,对社会有所供献,同时为无助的人寻求及建立较好的生活,我会认为很有意义,并视此为终生不渝的职志。李嘉诚所关心的,并不是自己能挣若干钱,
而是关心他手下的员工每一个家庭能生活得好。李师长教师的富豪佛教家庭,在港台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深信三世因果,深信布施和富贵的内在必定联系,深知慈悲喜舍的精神和举止是佛菩萨的特色。事实也证实,唯有如斯,才能得天时、地利、人和;唯有如斯,事业才能兴旺,社会才会祥和。
【佛法到底给了商人什么启发?】
商人信佛学佛,这毫不是一个有时的现象。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有着宗教崇奉或者对宗教文化感兴趣,他们或忠诚崇奉,或以之修身,或用之企业经营,且大多成就斐然。
在商业经营和佛教理念之间,究竟存在着如何的一种需乞降关联?
如开篇所说,以商场如疆场的心态来经商,不论客观上是赚钱照样亏本,都毫不能算作赢家。
因为他已把人生本应享有的安闲、喜悦、安祥输了进去。而这个成本,是我们赚回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的。可怜有若干人已在不经意间做了人生最大的输家!像明珠弹雀,在获得麻雀后,才知道自己落空的远甚于所得。
学佛就是要找回自己身上的无价宝。【佛法理念可与企业经营奇妙结合】
辽宁大学永惺佛学研究中间郭延成博士比来在《世界佛教论坛》
(第
38、
39期
)揭橥他的论文《佛教的布施度理念与企业家经营效绩》中指出: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企业都想赚钱,都想在竞争中取胜,然而据报道,只有
20%的企业经营寿命能达到五年以上,换句话说,
80%的企业的寿命都过不了五年。原因何在
?我们说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经营不合道─纯真以营利为目的,过度追求盈利,不愿为社会供给应有的办事和价值,不顾企业员工生活的改良等等─这些恰是企业败绩的根本原因。
与此相反,以上列举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师长教师等实例,看到人世佛教布施理念的准确性,看到佛教慈善精神给世人带来切实受用,我们不得不赞叹佛法的博大精深,他们之所以达到事业成功的人生境界,达到乐善好施的道德境界,正源于他们以菩萨的布施度贯彻于企业经营与生活实践之全部过程使然。
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
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知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获得一种积德的对象。只有将财富算作积德的对象去追求,才能使财富发挥出更大的感化。
佛陀在经典中教导我们,财富应分作四份。第一份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开支;第二份用以投资增值,否则财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份用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第四份用以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一方面为自己垦植福田。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是对于未来幸福的投资,而我们能从中收成的,毫不是有限的财富所能比拟。
佛经中,处处强调法财较之世俗财富的重要性。法财即布施佛法真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解决人生困惑,开辟生射中无尽宝藏,成就聪明的利益。其意义毫不是物质财富所能取代的。经由过程商人自己对财富的立场,影响周围的员工和家属,将自己的企业变成学修的教室,让更多人获得真理光明的照耀,对全部社会的调和与进步都将带来弗成估量的供献。
法财,虽无形,但它不会跟着我们的灭亡而消失,不会跟着生命形式的转换而落空价值。不仅如斯,
这善的种子还会赓续为我们带来丰富的奉送。综上可知,佛与商,绝非简单出世与入世的对立。一切世间治生家当,皆与实相不相违背(《法华经》)。大乘佛教中著名的居士领袖维摩诘,就是 佛商的最好榜样。一位真正的佛商,能够自始至终把社会的需求放在首位,把众生的疾苦放在心间,始终保持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的一致性,不以世间的事业为最终目的,在工作和生活中,行无言之教,说无声之法,践行人世佛教的理念,真正将自己的事业作为利益大众和传播真理的平台。事实上,也唯有符合社会民众的实际需求,企业才有赓续发展的空间和土壤。这种需求越长久、越稳定,企业的生命力也就越旺盛。
相关文章
- 梦参长老:如何把佛法和生活工作结合
- 郑振煌:九乘佛法
- 唐仲容:把佛法的精华贯彻到生活实践中去
- 观音菩萨开示说:你想弘扬佛法唯有专念阿弥陀佛愿生极乐
- 护持佛法有功于世,阎王准其折罪延寿三十年
- 耕云:佛法是怎么来的_佛法的来处
- 解读学习佛法会让人是去个性吗
-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佛陀心疼所有的众生,才宣说了佛法,如同我们心疼自己的孩子一样
- 亵渎佛法遭报应的故事
- 读佛法的感应故事
- 净土法门法语: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 念佛治病的真实例子:怨亲讨债,恐怖凶险,佛法解怨,奇迹
- 净土法门法语:佛法是最圆满的教育
- 法增法师:佛法治病的真理 9 佛度众生渡过生死苦海
- 法增法师:基本佛法 6 四恶趣
- 鸠摩罗什传奇 第五章:大乘佛法
- 净土法门法语:佛法教育是叫你放下,什么都放下,恢复你自性本能
- 贪欲增上沉入轮回 佛法就会隐没
- 仁禅法师:修行远离佛法正道,必将成为魔王的眷属!
- 用佛法治愈癫痫的两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