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合成首例人造大黄鱼肉:17天长成,与自然鱼肉别无二致
时间 2023-05-24 14:14力矩中国
5月16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红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陈军教授牵头的细胞培养鱼肉团队,联合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对外宣布,通过干细胞分离、工厂化培养与组织化构建技术,联合团队成功合成国内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合作期刊《npj·食品科学》。
图为在浙江大学实验室中拍摄的仿真鱼排
用细胞培养鱼肉,本质上是通过动物干细胞在体外进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过程。其中,细胞通过增殖不断增加数量,再通过分化产生形态、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类群。细胞培养肉被认为是极有潜力解决未来人类餐桌肉品和蛋白供应、减少人工养殖肉类动物对水资源、土地资源高度依赖的技术之一。
该项研究中,科研人员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分离出具有高传代能力的肌肉、脂肪干细胞,并通过调控两种信号通路诱导肌肉干细胞分化;基于可食用凝胶改造仿生建构鱼肌支架,产生类似自然鱼肉该有的结构和纹路,令肌肉细胞沿着3D打印的仿生结构有规则地生长,形成三维培养肌纤维束,实现组织状细胞培养鱼肉的制造。
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养分的培养基是细胞培养肉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成本控制环节,联合团队筛选得到了低血清的基础培养基,有效控制成本,为将来大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科研人员进一步分析了培养鱼排的外形,并对其细胞数、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的比例、硬度、黏性、弹性等特征与真实大黄鱼的肌肉组织进行对比研究。“从这些指标看,两者十分相似。”刘东红说。
“细胞培养鱼肉走向餐桌,还要进行大量的安全性评估。相信随着技术不断深化,一定能在可见的未来批量化生产。”刘东红表示,这项技术将为未来开展不同鱼类乃至其他经济动物的细胞培养获取优质蛋白提供新思路,并且对于海洋鱼类资源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鱼肉百姓,后反被鱼肉
-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十二回
-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三回
-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六回
-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四十八回
- 达真堪布:你的愿力一旦生起来,愿力就会超越业力,业力自然就消失了
- 江苏科研团队完成世界首次人造猪脂肪中试生产
- 自然流产的孩子需要做超度吗?
- 食素自然-北京素虎素食餐厅
- 素食7日功 让身心与自然渐近相融
- 星云法师:自然之美
- 素食文化:让身心与自然渐近相融
- 去掉私心杂念,多作自我批抨,争论自然无存
- 元育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聚焦合成生物学中的微藻基原料研发生产
- 法云法师文集:请多关照自然
- 道法自然 崇静尚简
- 达真堪布:怀孕自然流产的孩子,需要做超度吗?
- 达真堪布:心像风刮的沙,怎样让它自然停下?
- 环保 健康 自然 更多中国年轻人拥抱素食生活
- 达真堪布:心像风刮的沙,怎样让它自然停下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